当前位置:

洪江市非遗“继承者”曹益友的老壇唢呐人生-凯发真人

来源:托口镇 作者:杨学祥(通讯员) 编辑:肖焙丽 2022-07-12 16:51:08

老壇唢呐非遗传承中华文化,圆口长脖亮嗓演奏神州乐章。近日清晨,一首高亢嘹亮、悦耳动听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曲调在清江湖上空回荡,打破了湖面的宁静,大伙知道这是洪江市托口镇新民街社区居民、怀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传承人曹益友又吹起了老壇唢呐。

唢呐.jpg

历史悠久的唢呐,发源地在波斯、阿拉伯一带。早在公元三世纪,唢呐随丝绸之路的开辟,从东欧、西亚等地传入我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使唢呐拥有其独特的气质与音色,已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乐器,深受人们的青睐,一直流传至今。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唢呐艺术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曹益友托口老壇唢呐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采用铜片和白铁皮制作唢呐喇叭,属于多型号、多规格的新型唢呐产品,承接了湖南省会同县、贵州省蓝田县等毗邻县市区的唢呐制作业务,每年接到的订单业务达数十份。

唢呐4.jpg

今年77岁的曹益友,祖祖辈辈与唢呐打交道,是远近闻名的脉续五代传承唢呐艺术的民间艺术世家,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唢呐在托口是婚丧嫁娶等活动的“名角儿”。曹益友清楚地记得,那个时候左邻右舍、十里八乡的人们家里如果遇上红白之事或当地节日庆典及民俗活动,父亲曹德发凭借自己过硬的唢呐吹奏技艺,上门为他们吹上几首,博得众乡亲的交口称赞。这位从小耳濡目染的曹益友萌生了向受人尊敬的父亲学吹唢呐的想法。曹益友的打算,得到了父亲的大力支持,决定将上辈传承下来的老壇唢呐技艺让儿子曹益友发扬光大。

唢呐2.jpg

曹益友从17岁开始拿起父亲的唢呐学吹曲,如今已近60年,他从没有把唢呐放下过,一年四季乐此不疲。学吹唢呐期间,曹益友顶着烈日在高高的山岗上练习,汗水湿透了衣裳,全然不顾。严冬,他站在旷野吹奏,两只手冻得皲裂红肿,仍坚持不懈,唢呐口流出的哈气几乎能将冰雪融化。

唢呐5.jpg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刻苦锤炼,曹益友吹奏出的唢呐声音洪亮、豪放、激昂、醉人,方圆五里之外都能听见。曹益友吹奏的既有《解放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南泥湾》《社会主义好》《大海航行靠航手》《浏阳河》等脍炙人口的唢呐独奏曲,又有《十杯酒》《十月之飘》《双探妹》等几十种传统曲目。在吹奏过程中,他还能借鉴笛子的单吐、双吐、花舌、颤音等指法技艺和口内技巧,吹出的唢呐声恰似飞鸟和昆虫鸣叫,给人们以欢快愉悦之感,开辟了传统技能和时代气派有机结合崭新的艺术风格。

唢呐6.jpg

托口老壇唢呐祖辈的传授之道,要求唢呐人不但会吹曲调,还要对唢呐的制作技艺精熟。平时一有空,曹益友便随父亲到山上去寻找适合做唢呐的木材,回到家里由父亲教他手工开料、开膛、车节位、钻音孔等制作唢呐的方法。通过这些步骤,再将喇叭口做好,装上哨子,最终变成一支光泽美观、音色清脆、杆身不变形的唢呐。这些制作程序,既辛苦又要有恒心,否则前功尽弃。比如,制作唢呐的喇叭口,就要敲打上万下。曹益友接过父亲交给的这支接力棒,岂敢有丝毫懈怠,更不愿把祖传的老壇唢呐手艺和名声在自己手中丢失。在父亲的耐心传授下,曹益友刻苦钻研,努力实践,一段时间后,曹益友终于熟练掌握了老壇唢呐的制作技术。一些老顾客点赞,曹益友制作的唢呐不仅管壁光滑平整、密度扎实、音色纯美,而且完整、准确、全面地继承和发展了祖辈老壇唢呐的传统工艺。一位艺人在拍摄曹益友唢呐人生的纪实片时,被他巧夺天工的唢呐制作技艺所折服,当时特意定制了一把。

唢呐3.jpg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老壇唢呐剧目丰富,贴近百姓生活,乡土气息浓厚。几十年来,曹益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少年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曹益友先后培育了大批徒弟,他的儿子曹家铭和14岁的外孙唐钰景,现在也跟着他学习老壇唢呐的吹奏技法和制作技术。衷心祝愿洪江市托口老壇唢呐这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璀璨瑰宝,在中华大地上继续高质量传承发展,永放光芒。

审核:邱曦 终审:蒋耀南

来源:托口镇

作者:杨学祥(通讯员)

编辑:肖焙丽

本文链接:https://www.hjsxw.cn/content/2022/07/12/11514062.html

阅读下一篇

凯发真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