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春走基层,走进黔阳古城,大家都来关注它的前世今生!!-凯发真人

来源:新洪江 作者:危友华 编辑:唐艺芬 2024-02-09 10:40:44

tt1.jpg

这是一幅珍藏于黔阳古城节孝祠的黔阳古城原貌白描全景图,长116厘米,宽90厘米,由一位老人凭记忆手绘而成。

神奇的是,这位老人从未学过绘画,而且还是一位聋哑人,90年代末,他看到古城年久失修,日益破败,心生焦虑,逐渐萌生了把自己记忆中美丽的古城全部画出来,留给后人的想法。

于是,理发之余,他开始在纸上对古城反复描摹修改,数易其稿,历时三年,终于画出一幅完整的古城原貌图,它以勾勒的笔法,将古城各处建筑的方位和布局交代清楚,尽精微而至广大,再现了清末民初的古城风貌,真实还原了九街十八巷、城墙、城门以及繁多的窨子屋,成为研究黔阳古城珍贵的历史资料,堪称古城手绘第一人!

这位老人名叫徐其昌,1938年生于黔城上南门,八岁丧母,父亲外出帮工,五岁时闻邻居铁炮致聋。他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基本不识字,与人交流多以画图表达自己的意图。长大后徐其昌在古城西门河边以理发为主业,以简单木工为副业,自食其力,35岁娶一聋哑女为妻,后生子,并将自己孩子培养成一名大学生。

2024年1月23日上午,另一位对黔阳古城怀着深深热爱的古城居民,54岁的彭永忠带着徐其昌老人手绘缩印图,站到了黔阳古城东门口游客服务中心的广场上,他将按图索骥,带领我们去寻找那些消失和改变了的古城风景。

彭永忠所站立的位置为历史上黔城的东门塘,因古城三面环水,仅东门无水,故在此修建东门塘,具有风水,消防等功能,上世纪90年代填平,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

手绘图中的黔阳古城东门塘、寨栅门和东城门

消失的黔阳古城东(城)门:黔阳县志记载,东门又名寅宾门,始建于明正统十四年(1450年)红砂石城墙,高高的城楼,上世纪文革期间拆毁,而今,东门只剩一个地理位置的概念。

彭哥带你游黔城(一)东门口

龙标山上钟鼓楼:钟鼓楼位于龙标山上,与宋代修建的普明寺共为胜境,可惜的是,清咸丰年间,官府为镇压太平军,设军火库于寺内,石达开攻打黔城,争夺龙标山炮台,导致寺毁,仅存钟鼓楼。

彭哥带你游黔城(二)消失的普明禅寺

历史上龙标山上的普明寺、宝山书院和钟鼓楼。

昔日普明寺,如今荒草生。 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离天京(今南京)出走西行,到达湘西,攻黔城。清军设火药库于黔城龙标山普明禅寺。是年十一月初七日,黔城龙标山普明禅寺毁於兵火,独存钟鼓楼。

民国三十一年(1942)6月,官商合办的“黔阳县民生工厂”在黔城龙标山普明寺正式开工,民国三十七年(1948)“黔阳县民生工厂”停办。“大跃进”时期,将黔城龙标山普明禅寺大钟拿去大炼钢铁。龙标山普明禅寺遂毁。上世纪60年代,曾在此改建粮库。

宝山书院:宝山书院位于龙标山上,原黔城镇政府大楼后,始建于宋代,是我国较早的官学之一,占地1000余平方米,为庭院两进木结构,两侧有封火墙,院内有天井,书院大门为近期修建。

城隍庙:城隍庙位于龙标山下东门口内,左靠东门,右临火神庙,前为大街,后接崇圣宫,修建于明代,上世纪50年代改做他用,六十年代作为破四旧拆毁,旧址为后来的邮政所占据。

彭哥带你游黔城(三)消失的城隍庙

邮电局临街楼房后如今一片废墟。城隍庙大门原为两扇朱漆木门,门外镇以鼓目雄狮。每逢正月十五元宵、五月十九日城隍寿诞,六月十八城隍夫人生辰以及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日,城隍庙都要举行重要祭祀活动,参与人数很多,百姓赶庙会,胜于普通过节。

火神庙又叫炎帝宫、赤帝宫,位于黔阳古城东正街与北正街之间的火神巷,建于明代,为宫殿式建筑,大门两重,内有大厅及天井。火神庙曾经作为粮食行业会馆,上世纪八十年代为古城幼儿园所在地。

手绘图上的城隍庙、火神庙(赤帝宫)和文庙。

文庙原系学宫,宋元丰三年(1080)建于黔城龙标山西侧,后多次毁于兵乱,多次修建,乾隆十二年(1747)后形成规模,大殿高二丈有余,殿内设先师孔子牌位,两边厢房设先儒牌位。

殿前雕有盘龙石阶,中间有泮池,月桥,前有照壁,左右有石栏、戟门;庙的两边是厢房、教泽堂,并有御碑亭二座,名宦、乡贤、孝义三祠,四周为镂空的宫墙。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国民党中央警官学校特警训练班曾设此处,60年代因修建粮库,文庙被拆毁。

彭哥带你游黔城(四):文庙

文庙院墙墙体内嵌入的”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碑

文庙宫墙今尤在,不见武官下马来……

彭哥带你游黔城之五:考棚

北(城)门遗址:北门又称拱辰门,位于北正街北端,始建于明正统十五年(1450年)以红砂石筑底,高一丈八尺,底宽三丈,上宽九尺,城门上有楼,有墙垛、望台、城门的北城城防,城高水深,易守难攻,1964年遭到拆毁,仅余部分残墙。

彭哥带你游黔城之六:节孝祠

节孝祠与节孝坊位于育婴巷,坐落于考棚、文庙、明伦堂、正女坊之间,是文庙系列建筑,亦是黔阳古城儒家文化的延伸与扩展。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由黔阳知县龙光甸、教谕黄本骥二人倡修,表彰黔阳县妇女之节孝者。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建,后颓败,今人予以复修。

节孝祠为“工”字形窨子屋,正堂门楣上悬挂匾额,书“为妇女劝”四字,大门悬联“汉晋隋唐五代元明后纲常何鉴,蒙回释道三生几季还节孝我来”。正厅中堂悬“节孝”牌匾,两侧挂对联:人间节为贵,天下孝当先。当年,这里祭祀牌位有黔阳历代孝子、义士、节妇、烈女21人。节孝坊与正女坊、文庙相邻,时光之上挺立起黔阳古城封建王朝千百年道德教化的冠冕。孝若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

文庙外的节孝坊

彭哥带你游黔城之七:北门

手绘图上的黔阳古城北正街、北(城)门。

北正街左侧向家巷内,曾为解放初黔阳县第五区人民政府,后为黔城乡政府所在地。

毁于火灾的北正街向家祠堂。

灶王宫位于黔阳古城南正街。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当时黔阳县令史在旷在黔阳为官,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离任后黔阳百姓自发捐款,建楼以纪,名日“怀德祠”,又名史公祠。清嘉庆八年(1803年)重修,穿斗式,大斗拱,旱天井,三进深,置灶神于前堂,遂为“灶王宫”。

灶神,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君”,或称“护宅天尊”“灶

王”,是中国民间信仰最普遍的神祇。

进入灶王宫,可以看到,灶神左右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年终时向天庭报告。农历十二月廿三日就是灶神上天,黔阳又称“辞灶”,家家户户按祭礼“送灶神”。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除夕“接灶”后,祭礼才算完成。

彭哥带你游黔城之八:灶王宫

玄灵观遗址。玄灵观位于黔城西正街右侧,宋大观元年(1107年)始建,进入大门,一道廊宇直通院内,两边各有一间厢房,供修道之人生活,院内曾有一个庞大的八卦老君炉,高大雄伟,足足占据了半个院子,解放后,玄灵观被改为粮库,库房前拱形门洞,即为拆除城墙后的红砂岩砌成。

手绘图上黔阳古城西正街左侧的玄灵观。

李世龙(原国民党第三军军长)府邸旧址:李世龙原名李云峰,1880年出生,后加入国民军,进驻湖南黔阳时,与黔城唐氏成婚,晚年回黔城定居,1953年年病故,享年73岁。

彭哥带你游黔城之九:李世龙府邸遗址

手绘图上黔阳古城西门右侧的李世龙府邸和土街。(解放后被并入黔阳三中,作为三中食堂和女生宿舍,现已全部拆除)

上南门遗址。上南门位于黔阳古城南正街西侧出口,始筑于唐建中二年(781年),为叙州土城之南门。明正统十五年(1450年)改建为红砂石城墙,城墙高一丈七尺,墙顶宽九尺。上有高大城楼,立于城楼之上,沅水东、西、南三面一览无遗。初称宣化门,后称文星门。因处于沅水上游,老百姓俗称上南门。城门楼上曾悬挂“赤宝连云”匾额,现仅存门洞遗址和城墙残骸。

彭哥带你游黔城之十:上南门遗址

手绘图中的上南门

上南门城墙遗址。

黔阳县衙八字门遗址。黔阳县衙坐落于南正街中部,占地约40亩,气势恢宏,曾是沅水上游最大的老县衙之一,已拆毁殆尽,仅余一道八字围墙。

彭哥带你游黔城之十一:衙门口

手绘图上的黔阳县衙。(解放后建筑被毁,后辟为黔阳三中操坪。)

县衙建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总体布局分为中、东、西三部分,中轴建筑是县衙主体,迎街有照壁,然后是一座带东西厢房的门楼,门楼正中高悬“黔阳县”匾额进入门楼才是县衙主体。县衙正中有三道门,正中间为仪门,仪门后为大堂,大堂后是宅门。如今,县太爷坐镇的大堂早已不在,唯有这棵古老的槐树见证了历史的兴衰。

同仁堂药局:同仁堂药局是北京同仁堂的分号。清末民初始创,服务宗旨是“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该桶形窨子屋系晚清民国时期的建筑,左右为厢房,门坊以砖石垒砌而成,并嵌有十分精美的石雕。

彭哥带你游黔城之十二:同仁堂

同仁堂内景。

壕坑

彭哥带你游黔城之十三:消失的壕坑

曾经的古老城墙,上世纪60年代后期被拆除用作建房地基。

寻踪“三义宫”:“三义宫”始建于宋开宝五年(972年)坐落于古城壕坑巷,因当时大量北方军人落籍黔阳,带来了北方民俗文化,所以修建了“三义宫”,三义宫是为纪念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而建,现已完全毁灭。

彭哥带你游黔城之十四:消失的三义宫

下南门:下南(城)门原为迎熏门,位于黔阳古城南正街东侧出口,城楼上曾悬挂有“日丽重关”的匾额,1964年拆毁,唯存门洞东侧古城墙遗址。

彭哥带你游黔城之十五:下南门遗址

位于上南门和下南门之间城墙巷的刘家窨子屋

消失的土街:土街为解放前黔城一条重要的街道,由西门贯穿黔阳三中至上南门,后因三中扩建,大部分被毁,仅存天主堂附近200余米,与三中一墙之隔。

彭哥带你游黔城之十六:残存的土街

寿佛宫(今博雅居)

彭哥带你游黔城之十七:寿佛宫(衡州会馆)

龙标胜迹门: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道光十九年(1839年)黔阳县令龙光甸重修,因时间久远,整个大门已朝外倾斜,成为芙蓉楼景区一道独特风景。

手绘图上的芙蓉楼龙标胜迹门。

彭哥带你游黔城之十八:不变的龙标胜迹门

西门(中正门):中正门原称安远门,是古城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城门,方位是西门。原有城墙明朝前为土墙,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重修。明成化八年(1472年)又拓之东北,周长5华里,皆备哨所。清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年间皆有复修,现为红砂石垒砌的拱门,门洞赤褐色巨石由于风化侵蚀,凸凹不平,可想年代之久远。门上曾悬匾“水天一色”。

1938年戴笠在黔城办军统特训班,第二期结业时,蒋介石亲临视察,应戴笠请求在西门城楼上题写了“高瞻远瞩”匾额。后蒋介石出西门、经芷江回重庆。为求吉利,戴笠撰写碑文,并将西门改为“中正门”。

手绘图上的黔阳古城西门。

彭哥带你游黔城之十九:复修后的中正门。

手绘图上的下南门、万寿宫和太平宫。

万寿宫:外地江西同乡的“江西会馆”,黔阳古城江西会馆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建有戏楼,议事大厅,财神殿,雅室厢房,晨钟暮鼓殿,供奉正殿,观音堂等。会馆还置田产,义山,为新来乍到的同乡提供短期食宿,亦可资困。1934年,由江西会馆创办的明新小学自城内迁万寿宫。

彭哥带你游黔城之二十:今日万寿宫

太平宫是宝庆客商在黔阳县城建设的一座大型会馆,坐落在沅水北岸,左隔杨公庙与新街接壤,右与万寿宫毗邻,北倚城墙,前为下河街,旧有青石板码头直通沅水。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始建,嘉庆二十年撰写修建碑记。清道光五年(1825年)捐店房屋宇基地。清光绪八年(1882年),公议修葺,补碑记。宫内以青石板平铺,戏台、天井、顶室、门坊完整。宫内还设有学堂,免费为客商子弟进行启蒙教育,并资助贫困孩童上学。其旧址在下河街,仓库在澄清坊,店铺设南正街。而今会馆仍在,壁上刻有碑记,另一块青石板募捐碑记置于芙蓉楼碑廊。

彭哥带你游黔城之二十一:太平宫

清绘黔阳县治图:同治十三年版《黔阳县志》手绘的县治简图上可以看到,黔阳古城北门外靠芙蓉楼方向有社稷坛,新街三皇庙东有山川坛,此古迹为明代早期所建,毁于民国。其余东、西、南(上南门、下南门)北门以及芙蓉楼、万寿宫、普明寺、城隍庙、圣庙(文庙)、龙王庙、芙蓉楼均有标注。

古城历史文化的守护者彭承忠

2007年,在徐其昌手绘的基础上,彭承忠花重金聘请怀化画家重画黔阳古城原貌图,历时10个月乃成,并以青绿着色,使得黔阳古城原貌重现在一张八尺宣纸上。彭承忠将这幅作品装框挂于客厅中央,每日观摩,从而对完整的古城原貌了然于心。他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了解黔阳古城的历史了,他要把古城每一条街道,每一栋窨子屋的故事记住,告诉更多的人,把黔阳古城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东西南北门、九街十八巷,对于黔阳古城的历史,彭承忠如数家珍。

为什么我的眼里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2024年2月1日,得知手绘黔阳古城的85岁的徐其昌老人至今健在,住在古城昌龄路,我仰慕之至,遂与彭哥前往拜访。老人看到我复制的他的手绘图激动不已,我用记号笔在白纸上写上:感谢您给我们留下了黔阳古城原来的样子!老人则郑重的在纸上写下了他的名字——徐其昌。我终于和老人完成了一次对话,了却了我长久以来的心愿。

黔阳古城城防及主要公共建筑标注。

1991年未修建防洪堤之前拍摄的黔阳古城。

2024年1月30日,修建了防洪堤之后的黔阳古城。

对比徐其昌老人的手绘古城图,看一江春水,载走古城的千年繁华……

推荐由洪江市作协主席曾庆平先生2020年出版的著作《镡城流韵》,作者沉浸黔阳古城多年,潜心创作,用他的笔写尽古城前世今生,文辞优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意犹未尽……愿每一位热爱黔阳古城文化的朋友都能先读读这本书,再走进古城寻访,你一定会获得更加深刻的感受!


来源:新洪江

作者:危友华

编辑:唐艺芬

阅读下一篇

凯发真人
网站地图